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

被數字玩弄的台灣人和台灣狗

/吳浮


記者何宜針對筆者先前投稿「110%的領養率,110%的騙局」進行後續報導「收容所認領養率破百?計算問題」,我想臺北市動保處和動保新聞網對於筆者的文章有所誤會。所謂的「騙局」並非指稱數字是造假,而是一整個大環境上,大家對於流浪動物現況的認知落差太大,導致這些荒謬的數字被人利用。比如說:若領養率破百是計算問題,那以往安樂死執行率的計算是否也是被誇大?又比如臺北市動保處指出「當月進所收容量,非收容總量」那究竟每月的收容總量是比帳面多還是帳面少?還是說統計數字從來就沒有總量?是否一隻待上一年會被重複計算十二次?

農委會所稱長期才有意義,又是什麼意思?這些數字關係到預算與政策,深究這些數字公式如何計算,其實對動物沒有直接幫助。若要深究數字,我對於未作寵物登記的黑數比較有興趣。重點是如何能讓這些數字真正指出現況,用來規劃動保政策。比如說寵登數字和縣市人口比作為友善動物空間規劃的依據,這才是根本踏實的事情。

收容所空了有什麼不好?不正代表台灣流浪動物問題正在解套?所以我不禁要問:如果送養率這麼好,臺北市政府何須TNR?筆者尚未聽說領養率326%的花蓮縣政府要推行TNR,而是要積極建立友善的收容所。若數字一直不是穩定的或飽和了,是否意味著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只有少部分人要養貓狗?那要如何以國家的角度照顧這些動物?怎麼改變政策?怎樣輔導這些飼主?

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

110%的領養率,110%的騙局




長期觀察收容所數據,在今年三月驚見台北市內湖動物之家竟出現110%的領養率。這是比101%的安樂死執行率,更令我吃驚的數字。

收容所空了嗎?全部都領養出去了嗎?出去的狗好嗎?腦袋閃過這些問題,但都比不上接下來在腦海浮現的畫面來的令人擔憂。「某個政府官員得意洋洋的說這是他的政績,媒體大幅報導友善動物政策成功,立委表示應該要爭取更多預算,利益團體也說這是他們的功勞。」沒有人覺得這數字有什麼問題,收容所的真相不再是疾病與死亡煉獄,而是數字的金庫、政績研究的來源。